村支书洪水中脱险后迅速向全村预警,拯救1712条生命

村支书洪水中脱险后迅速向全村预警,拯救1712条生活

2025年8月7日的夜晚,甘肃榆中县马坡乡的上庄村在暴雨的侵袭下已陷入了生死存亡的考验。作为村支书的陈万凯,凭借着强烈的责任心,成为了村民们的“脊梁”。这一夜,他不仅脱离了洪水的险境,还于危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迅速向全村发布预警,为村民的生活安全保驾护航。

初显危机,迅速预警

当晚,狂风暴雨肆虐,陈万凯正在村里巡查。突然,他看到村头的小河水位急剧上升,变压器冒出的火光更是警示了他危险的临近。瞬间,阈限感涌上心头,他明白,必须马上采取行动。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微信群发布了红色预警,提醒全体村民做好准备。这种机智和果断,让人不禁感慨:在危急时刻,我们要怎样做出正确决策呢?

挨家挨户疏散,勇担重任

接到预警后,陈万凯立刻带领村干部们冲向各家各户。他们如同一支紧密的拓荒队伍,不顾洪水漫过膝盖的危险,挨家挨户砸门疏散。此刻,陈万凯背起了80岁的老人,拉着小女孩,奋力前行。这种无私奉献的灵魂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应效仿的榜样吗?

落水险情,再次呼喊

就在转移途中,洪水突然袭来,陈万凯被冲入水中。在巨大的压力与恐惧中,他牢牢抱住一棵白杨树,竭尽全力挣扎脱险。令人感动的是,他并没有忘记责任,顽强地返回清点人数,嘶哑地呼喊:“一个都不能少!”他的坚定与担当,真是让人心生敬意,面对危机时刻,我们该怎样保持这样的压力下的决心?

安置点的坚守者,爱与责任的化身

危机下的每一天都是艰难的,陈万凯和他的团队连续职业三天,几乎没有休息。安置点里,他忙得不可开交,手上的伤口也逐渐布满血丝,但他依然将食物端给年长的村民。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他作为村支书的责任与担当。也许,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类似的困境,怎样平衡责任与自身的疲惫?

靠着团队,不断前行

在陈万凯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上庄村466户1712人全部平安无事。临时安置点通电的那一晚,村民们自发为陈万凯送上锦旗,感谢他在次生灾害中的勇气付出。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次责任的践行,也是对党员灵魂的深刻诠释。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我们又该怎样面对并迎接挑战?

在这一场洪水中,陈万凯不仅成功脱险,还向全村发出预警,这不仅仅是一次个人的胜利,而是全村人的团结与担当。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脊梁”。面对肆虐的天然灾害,保护我们的家园,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正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