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众议院发表了任内的第四次国情咨文报告,声称他在执政三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听众的反应却显得相当冷淡,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激情”。为什么大家对总统的报告如此不买账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生活困境:民生难题成焦点
开门见山说,菲律宾如今面临的生活困境让不少民众感到沮丧。过去一段时刻,持续的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灾,造成了31人死亡,数百万民众受到影响。虽然政府在防洪工程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成效却不明显。这让民众不禁要问: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大米和就业机会才是最需要的,而不是说教式的报告和政策。而这恰恰是马科斯政府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一个。
疫情后复苏乏力:就业形势严峻
接下来要讲,虽然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提到经济复苏的规划,但实际情况却显得相当疲软。疫情后,许多人失业,找职业变得更加困难。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怎样保持生活的稳定成了很多家庭面临的难题。大众感到失望,由于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改变。或许马科斯政府需要反思,真正的经济复苏要靠什么?只靠口号和报告显然不够。
治安难题:“安全感”何在
还有一个让民众感到忧虑的就是治安难题,在马科斯执政期间,菲律宾的治安状况并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治安恶化的动向。这对于很多希望安居乐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人人都在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何来未来的希望?
民众期待:希望与失落并存
从这次国情咨文中,我们不难看出,马科斯面对的一个期望与失落并存的局面。民众希望听到的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怎样有效控制物价,怎样创新更多就业机会,而不是一味宣扬过去的“辉煌成就”。倘若政府无法迅速采取行动,改善民生,民众的不满心情只会愈演愈烈。
划重点:期待改变,反思执政
往实在了说,虽然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提到的各项政策看似振奋人心,但在民众心中,却因未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而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政府不能在接下来的时刻里认真对待这些民生难题,加强执政能力,菲律宾的进步将可能在东盟民族中落于人后。民众期待的一个能真正为他们的生活负责的政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报告和口号。希望未来能看到政府和人民之间更紧密的联系与沟通。